Sunday, August 8, 2010

當面衝擊--年輕藝術家以藝術回應經費刪減威脅

By Agnes Chen (2010/08/08)

荷蘭畫家梵谷在世時只賣出過一幅畫,沒沒無名地死於異鄉。今日荷蘭的藝術家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讓荷蘭成為享譽國際的青年藝術家天堂,尤其是年輕藝術家津貼(startstipendium)更幫助了無數藝術家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但在今年大選右翼政黨執政的趨勢逐漸明顯,文化藝術基金成為政府節省財政支出首要的刪減對象,讓藝術界人心惶惶。「廢除藝術家津貼,品質就會低落!」一位藝術家如此斷言。


正在這風雨飄搖的危機時刻,荷兰视觉艺术、设计和建筑基金会(BKVB Fonds), 在烏特勒支中央博物館(Utrecht Centraal Museum)舉辦的年輕藝術家津貼成果展Recht voor zijn Raap(當面衝擊),驚人的創意與超年齡的藝術視野,就像打在政客臉上的一記耳光,證明津貼的確幫助藝術家們激發出超凡的藝術能量。策展人Marja Bosma表示:「最令人驚喜的是這些作品如此地多元,這些藝術家都非常年輕,作品卻非常地成熟。如果不是藝術家津貼,畢業後他們光是為了謀生就已經焦頭爛額,根本就不可能有錢、有時間創作這些作品!」


藝術天才需要環境扶持
 
目前在國際上闖出名號的荷蘭藝術家,多半曾是年輕藝術家津貼的受益者。「當面衝擊」展覽從2006-2008年間接受津貼補助的350位藝術家中,選出31位作品最有衝擊性的藝術家作品,旨在呈現藝術如何挑戰我們的思維方式、提供反思的空間。如街頭塗鴉藝術家Sjocosjon在展場大廳牆上,以烏特勒支市的摩洛哥摩托車騎手為主題,直搗文化認同與藝術自由問題,譏諷現代商業社會透過廣告宣傳的造神活動。他表示藝術家津貼對他幫助良多:「我剛畢業時,為了餬口必須不停做各種商業性的計畫,腦中有很多想法,卻沒有金錢和時間去實現,直到申請到津貼才能夠鬆口氣。」


獲得荷蘭設計師大獎(Dutch Design Award 2009)的服裝設計師Iris van Herpen作品以前衛風格與精密手工聞名,遊走在藝術與時尚之間。芳齡不過25的她,野心與視野卻極為遠大,以一己之力投身3D立體列印技術 (3D printing,或tapid prototyping快速成型技術)在時尚設計上的應用。一年16000歐元的津貼雖然不足以支付她從事這個昂貴計畫的所有費用,至少讓她得到實踐的機會,她說:「如果沒有這個津貼,我想我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我做的選擇、走的方向都會有所不同。」

飄搖的藝術家天堂
 
荷蘭目前除了各級政府與半官方基金會提供的獎助金、獎勵國際交流的藝術家駐點計畫、提供給外國藝術家特殊簽證與津貼,還有專為藝術家設計的社會福利系統,這套發起於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上世紀七0年代達到高點的文化藝術系統,在近年來開始承受經濟學家與政治人物的批評。許多人認為太多的津貼與獎助會使藝術家「懶惰」、只製作曲高和寡的藝術品,認為該放任市場機制決定,淘汰「注定成功無望的藝術家」。


參展者之一的瑞典籍紀錄片導演Jennifer Pettersson表示荷蘭的藝術獎助系統是她選擇在荷蘭居留和工作的最主要理由,雖然年輕藝術家津貼對她的事業發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卻質疑荷蘭「大舉發放」的獎助系統可能會讓許多平庸藝術家從事無謂的掙扎,不如將資源集中在少數真正優秀的藝術家身上。


提供機會與創作自由
 
看在在藝術圈裡打滾20多年的專業策展人Marja Bosma的眼中,這些批評誇大了藝術家接受政府補助的幅度,她也反對減少受獎人數同時提高獎助金額的作法:「我覺得荷蘭藝術界最大的問題在於供給過剩,每年藝術學院的畢業生實在太多了,從人數上來看,其中成功申請到補助的人還不到10%。審核的標準已經夠高了,如果再加以限制,藝術發展的多元性和豐富性就會受到影響。」


Iris van Herpen則對津貼的真正作用下了一個結論:「獎助金的金額雖不多,但也本該如此。如果某些人想得到許多錢,他們應該自己去搞商業計畫來賺這些錢。就是因為錢不多,才會迫使你去思考怎樣運用它最恰當。重點正在於給越多越好的優秀年輕藝術家一個實現理想的機會。廢除獎助金系統,就會損害藝術家創作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