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5, 2011

死刑与灾后重生--纪录片探索不为人知的中国故事


遥远中国的真实影像,在一面中国热的风潮下,吸引了好奇的西方人民前往观赏一探究竟;在另一端,中国纪录片的导演们以前所未有的热忱希望将不为人知的”真实”中国故事介绍给西方观众。然而观众们到底可以从中认识到多少中国的”真实”面貌,又要如何从导演选择后的视角看见他们想看见的事实,仍是一个未知数。

 by Agnes Chen (2011/11/25)

两年前描述中国春节返乡潮的《归途列车》夺得荷兰阿姆斯特丹纪录片双年展大奖后,中国纪录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大影展与观众的重视。遥远中国的真实影像,在一面中国热的风潮下,吸引了好奇的西方人民前往观赏一探究竟;在另一端,中国纪录片的导演们以前所未有的热忱希望将不为人知的”真实”中国故事介绍给西方观众。然而观众们到底可以从中认识到多少中国的”真实”面貌,又要如何从导演选择后的视角看见他们想看见的事实,仍是一个未知数。


两部2011年阿姆斯特丹纪录片双年展的中国参展影片《活着》与《临刑会见》(Dead Men Talking,暂译),一个由生、一个由死,一个由庶民、一个由体制的角度来诉说导演眼中的”中国故事”。本台记者专访这两部影片的导演与制片人,深入了解他们作品的使命与客观限制。


不为人知的灾民故事
 

中国纪录片导演范俭的《活着》纪录了四川大地震后,一对痛失子女的夫妻接受人工生育疗程的经历。中国人对传宗接代养儿育女的特别重视,加上一胎化政策影响,这通常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唯一的孩子。为了补偿灾民中国政府提供两次免费人工生育疗程,不少痛失子女的母亲因此矢志当高龄产妇,历经漫长痛苦的疗程,只为给死去的孩子一个重生的机会。影片也记录了灾民们在临时搭建的板屋里栖身多年,才等到了得以安身的居所;对他们来说,再美好的未来都比不过灾前的世界,中国发展建设的快速向前与灾民的频频回顾形成强烈对比。


选择不在地震发生后立即进行拍摄,导演范俭认为他无法在当时的混乱与悲惨,保持纪录片工作者的冷静与理性;再者,他深知自己的长项在捕捉人际间细腻的情感,在于诉说平凡故事的动人之处。他说:”我们想通过这个家庭生育的过程,让观众看到生命的无常之外,生命 ’有常’的那一面,那就是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必须一直往前走。”


不为人知的中国死刑
 

另一部在这次影展中备受瞩目的影片,是以中国死刑制度为题《临刑会见》。然而死刑只是背景,主角其实是河南法治频道极受欢迎的新闻性节目《临刑会见》,于2006年播出以来,节目主持人丁瑜访问了数百名等待行刑的死刑犯。除大略地介绍中国相关死刑的司法系统与现状,影片多半只侧拍节目小组的工作流程,穿插大量对丁瑜进行的访谈;在制作公司大陆桥的网站上,更直称此片为河南法治频道《临刑会见》的国际版。大陆桥文化发展公司海外部负责人Steven Seidenberg坦承这部影片还需重新剪辑,并不讳言拍摄动机是商业考量,事实也证明死刑题材确实让国外电视台、影展趋之若鹜;但对他这样一个道地的中国通来说,这影片还有另一个目的:让西方观众看见中国死刑制度并不如想像中野蛮。


Steven Seidenberg说:”你会以为,在中国被判死刑就是立刻抓去处决了;其实在中国所有死刑案都必须经过三级法院的审核确认,如果高级法院认为这个人不应该判死刑,就算犯人自己不抗告,他们也会主动介入要求下级法院重新考量;充分显示出对人命的尊重。加上现在推行的两年缓期无犯罪改无期徒刑制度,真正的死刑执行人数已大为降低。”他认为这部影片已达成他期待的效果,在播放后的问答时间里,”没有人讨论废除死刑与人权问题,观众只觉得很好奇、想知道更多,”他说。


商业考量与敏感题材
 
Steven Seidenberg不断强调他想让西方观众看见”事实”,当记者问及他如此为中国司法制度辩护,是否认为其他揭露中国黑狱毒打司法腐败等问题的报导并非”事实”?他笑了笑说:”一部影片一次只能说一个议题嘛,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体制。”他又补充:”我们是一家商业公司,有商业的考量。先跟这些单位建立好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才可以拍到更深入的东西。”


钱对许多纪录片导演来说,或许不是那么重要,但却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就跟大部分的中国纪录片导演一样,范俭也是先自掏腰包拍片,他笑着说:”就自己拍,拍完了也不知道要卖给谁。”直到与制片梁为超合作,意识到资金与发行渠道的重要性,他才陆续从日本NHK电台与半岛电台得到足够的资金,提高了影片的品质,足以让他到四川进行九次拍摄,与拍摄对象叶红梅夫妇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让他们愿意在他面前展现最真实最私密的一面。


选择以情感出发来呈现地震,是否为了避免敏感话题?他不置可否地说:”当然批判、揭露的角度还是有问题的,有些题材就是不能碰。这个我们非常了解。不过就我自己来说呢,我比较喜欢从家庭与情感出发,我想说的是真正的中国普通人的故事。” 在金钱与言论管制的层层限制下,突破重围到达西方观众面前的中国影像,无可避免地只是故事的片面、甚至是带着特定观点的诠释,只愿观众们将此当作寻觅”真实中国”的起点,而非终点。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