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16, 2009

RNW 荷蘭建築勢力前進內蒙古沙漠


NL Architects 設計的Ordos 100別墅內部花園景觀 source:NL Architects

荷蘭建築設計勢力不僅佔領了中國各大城市,現下更要挺進荒涼內蒙古的沙漠。鄂爾多斯的江源文化創意產業園邀集世界百位新銳建築師設計百棟別墅,以最前衛的建築設計打造未來城市景觀,荷蘭建築師當然也不缺席。(擊點"Read More" 閱讀全文)

荷蘭建築勢力前進內蒙古沙漠
圖‧文/ 陳宛萱 Agnes Chen


七年前不過是 一片沙漠礫土的鄂爾多斯市,現下已經有了一百三十餘萬的居民,聳入雲端的摩天大樓,蓬勃發展的能源產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大型建築計畫準備將這不毛之地化為讓世界驚艷的未來之都。由北京頂尖建築事務所DnA鄂爾多斯美術館標誌出這荒土上的第一個文化地標,隨之而起還有由知名藝術家、建築師艾未未打造的近萬平方米藝術家工作室亟待落成,然而最具野心的計畫還是已在破土動工階段的Ordos 100 計畫。



NL Architects 設計的Ordos 100別墅外觀 source:NL Architects


荒漠裡的花園


熱愛藝術與建築的當地富商才江,斥資六億美元投入鄂爾多斯的造城運動,他與藝術家艾未未發起Ordos 100計畫,邀請設計北京奧運主體育場”鳥巢”的瑞士建築師赫爾佐格與德梅隆開立名單,召集來自全球29個國家的一百位新銳設計師,要求他們在一百天內確定設計主題,在一千平方米的土地上搭建風格前衛的豪華別墅,構築一座活生生的建築博物村。荷蘭建築事務所NL正是獲選入Ordos 100計畫的幸運兒之一,他們的設計作品打破室外與室內的概念,將居住空間與溫室花園結合一體。

在冬寒酷冷、遍野黃沙的漠地裡擁有一片自己的花園,自然是熱愛園藝的荷蘭人心中最極致的奢華,但主導這個計畫的NL Architects建築師Kamiel Klaasse 表示,他們接到這個邀請腦中浮出的第一個念頭其實是間”水屋”︰你可以從任何一個角落跳入房屋中庭的游泳池中。這樣的主意對以治水、好水聞名的荷蘭人來說,似乎相當理所當然,但在水比金貴的沙漠裡,未免太過極端,所以他們轉換至荷蘭人的另一個愛好︰花園。

橫穿過房屋中線的花園不僅賞心悅目,也有調劑沙漠乾燥空氣的效果。外貌四四方方的建築外觀看似不如鄰居的房子來得前衛大膽,但裡頭的建築科技與材料選擇,絕對走在時代前端。Kamiel Klaasse說 : ”一般的室內溫室都只停留在擺放盆栽的階段,我們的設計則將植物直接栽植在一片土壤上,為了在冬季也讓土壤保持適於生長的溫度,我們也設計了一套利用太陽能與地熱的能源節約系統。” 除此之外,NL Architect 也希望以此向中國的花園造景傳統致敬,”中國人是創造假山水花園的大師,我希望這個作品能兼顧西方現代建築的功能性與中國固有的文化。” Kamiel Klaasse如此說道。


VMX Architects 設計的Ordos Hillton Hotel外觀 source:VMX Architects


月湖旅館


在Ordos 100計畫之外,江源文化創意產業園也向全球四個年輕建築事務所發出邀請函,請他們參加園區希爾頓飯店的設計競賽。結果由荷蘭建築師事務所VMX拔得頭籌,接下為這座城市打造接待空間的重責大任,他們設計的希爾頓飯店與城市附近的沙漠月湖相互輝映,奇妙的環形建築型式將可在衛星圖上清楚呈現,狀似一朵開綻的花朵,與在蒙古文化中相當重要的”太陽”、”月亮”、”蒙古包”圖像遙相呼應。然而這圓形架構,並不全然是建築師的自由發想,而是在限制中萌生出的創意能量。

受限於建築法規,園區建物不可高過三層樓高,要放進三百間房間,採用傳統方形建築勢必會造成極長的步行通道,讓住在邊角的旅客難以輕鬆享受旅館的公共設施。念頭一轉,VMX規劃出環形的旅館樓層,將游泳池、餐廳、酒吧等公共設施集中在一樓中庭,解決了法規與旅館功能的兩難,也成功地打造出既與當地文化地景相映成彰、外型令人驚嘆不已的建築新典範。建築師 Don Murphy 說︰「評審委員對我們試圖結合蒙古文化精神的概念非常激賞,這也是我們作品獲得青睞的主要原因之一。」


VMX Architects 設計的Ordos Hillton Hotel內部景觀 source:VMX Architects


NL Architects與VMX Architects


這兩個勇闖內蒙古的建築事務所不僅在中國打出了名聲,在荷蘭本土也分別拿下大型公共建築徵件首獎。由幾個每天一起由阿姆斯特丹通勤到台夫特上課的建築系學生合力組成,NL Architects自1997年創建以來,就一直保持著活力近乎歡樂的創作精神, 位於荷蘭烏特列支市BasketBar就是他們的代表作之一,他們蠃得頭獎的格羅寧根藝術中心建案(Groninger Forum)也已經準備破土動工。結合各種讓人意想不到的元素,將它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又絲毫沒有虛飾浪費的餘地,是他們最重要的創作理念之一,Kamiel Klaasse笑著說︰”你可以說我們是建築的DJ﹗”

創立於1995年的VMX 建築師事務所則是以阿姆斯特丹火車站旁的”單車公寓”(Fietsflat)一炮而紅,三層樓的腳踏車存放空間成為荷蘭自行車文化的具體象徵,多年來一直是外籍旅客最愛的留影景點之一。VMX Architect在去年又蠃得了烏特列支圖書館複合文化藝術中心的設計首獎,也接下荷蘭Schiphol機場私人客機航空站的設計與建築計畫。Don Murphy 說︰”兼顧概念與功能性,以及整體掌控從創意到實踐的每一個細節與步驟,就是我們成功的關鍵﹗” 然而Ordos希爾頓旅館計畫受限於中國的建築法規,外國建築事務所無法接掌建築監工的程序,但Don Murphy 仍樂觀的表示︰”我們會盡量多提供一些細部的建築藍圖給他們,我相信最終的成果將會讓人耳目一新,這會是一個很棒的計畫﹗」


NL Architects 建築師Kamiel Klaasse手捧Ordos 100的建築模型 ©agnespoe

爭議

群集世界頂尖建築師打造新城市的理念聽來美好,但那麼多不同風格、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築師蓋出的房子,到底是能夠相互輝映、還是格格不入呢?在素以純樸直爽的蒙古文化中植入這些西式的豪華別墅,是否會影響、破壞當地文化與自然生態呢?這些疑慮不僅存在於外界的質疑聲中,不少受邀的建築師也有相同的憂慮,英國建築師Eyal Weizman便因此退出了Ordos 100計畫。NL Architects建築師Kamiel Klaasse 也認為,Ordos 100建築師之間必須多對話,尋找共同保護當地原始地景的空間,他說︰”比如說圍牆,它會割裂整個別墅村的空間,破壞建築與地景之間的聯繫,這點我們還在跟其他建築師討論中。”


Don Murphy, VMX Architects 建築師 ©agnespoe


VMX Architects建築師 Don Murphy則表示,他的疑慮在親訪Ordos建地之後已經一掃而空,他對當地政府與江源文化創意產業園推行這個大型計畫的魄力與毅力印象深刻,他興奮地說︰”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計畫,我相信我們正在創造歷史。在這樣不景氣的時代,他們仍勇於推出這樣一個空前的造城計畫,給予建築師足夠的經費與自由實現我們的愿景,這是每個建築師的夢想﹗”


原文刊載於荷蘭國際廣播電台中文網站
www.rnw.nl/zh-hans/中文/article/走进内蒙古沙漠的荷兰建筑设计
(刪簡版)


Monday, June 15, 2009

RNW 瘋狂製鞋師 Jan Jansen ─ 將鞋子化成藝術的荷蘭設計大師


瘋狂製鞋師 Jan Jansen(圖片來源:Het Valkhof museum)

享有”世界上最瘋狂的製鞋家”名號的荷蘭設計大師Jan Jansen 闖蕩世界近50年後,回到他的家鄉奈美根市(Nijmegen)的Museum Het Valkhof 展出他的160雙經典設計鞋,由與他長期合作達四十年的荷蘭頂尖設計師Swip Stolk包辦展覽櫥窗與空間設計,讓兩位大師的作品相映成彰,帶領參觀者進入Jan Jansen瘋狂美麗的設計世界。 (擊點"Read More" 閱讀全文)


原文刊载於荷蘭國際廣播電台中文網站
www.rnw.nl/zh-hans/中文/article/疯狂制鞋师-jan-jansen-:将鞋子化成艺术的荷兰设计大师组图
(刪減簡體版)

Jan Jansen的傢俱作品:跳舞的桌子©agnespoe


瘋狂製鞋師 Jan Jansen ─ 將鞋子化成藝術的荷蘭設計大師
圖/文:陳宛萱 Agnes Chen


享有”世界上最瘋狂的製鞋家”名號的荷蘭設計大師Jan Jansen 闖蕩世界近50年後,回到他的家鄉奈美根市(Nijmegen)的Museum Het Valkhof 展出他的160雙經典設計鞋,由與他長期合作達四十年的荷蘭頂尖設計師Swip Stolk包辦展覽櫥窗與空間設計,讓兩位大師的作品相映成彰,帶領參觀者進入Jan Jansen瘋狂美麗的設計世界。

©agnespoe

瘋狂製鞋師

俗語說女人的鞋柜裡總少了一雙鞋,女人跟鞋子之間就是有這麼一種難以言喻的吸引力,荷蘭設計師Jan Jansen就是深諳這瘋狂鞋欲的大師。四十多來,Jan Jansen製作了成千上百雙型式驚人、讓人難以忘懷的設計鞋。精致、狂野、性感中兼具幽默感,他的作品啟發了全世界無數的設計師 ─ 荷蘭知名時尚設計師Viktor & Rolf就是他的忠實鞋迷 ─ 卻也長期深受仿冒抄襲之擾。但對他來說,或許這一切都無所謂,重要的是他能夠做著自己熱愛的設計工作,繼續親手磨製他的鞋跟。


©agnespoe

Jan Jansen誕生於製鞋世家,他的父親是奈美根市著名童鞋工廠的負責人,自然從小就穿著父親工廠製作的鞋子。年僅六歲的他,對這鞋子非常地不滿意,他向父親父親抱怨︰”為什麼這鞋子就不能優雅一點呢?”。十八歲時他立定志向成為製鞋師,但荷蘭當時崇尚功能性的製鞋訓練無法滿足他對鞋子的設計慾,幾經輾轉,他決定前往義大利羅馬的手工鞋廠取經。從設計、選擇材料、磨製鞋底與鞋跟,他學會了如何憑著他一雙手,創造出女人最難抗拒的物質誘惑;一雙雙精緻絕美的高跟鞋、一對對前衛大膽的長靴,讓設計界連連驚豔數十載。他甚至走得更遠,將鞋子推往藝術的層級,”我想創造出前所未見、不曾存在於這世界上的事物。” ,Jan Jansen 如此總結他的設計風格。

“我的靈感源源不絕,我只擔心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可以實現我所有的想法。閉上眼睛,作品的影像就會出現在我腦海中,只待我將它們製作出來。” Jan Jansen說。

Jan Jansen在70年代創造的改良版荷蘭木鞋(右下)©agnespoe

品牌

或許是太專注於創作,沒有時間考慮行銷和營利,他的大名雖然在設計界如雷貫耳,對一般民眾來說,不如一些大型品牌來得熟悉。但無論如何,你一定見過、甚至穿過仿冒他作品的鞋子,現在相當常見的高後腳跟布鞋,就是Jan Jansen在1977年的作品”High-Heeled Sneaker”(高跟布鞋);而被譽為”厚底鞋之父”的Jan Jansen在多年的創作生涯中,也早已窮盡了厚底鞋的可能表達形式,卻常被任意盜用仿冒,甚至連知名品牌亞曼尼(Armani)、Prada也疑似抄襲他的作品被他告上法院。

自1963年創立”Jan Jansen”品牌以來,他的創作享盡了藝術成就與商業上的成功,然而至今他的品牌店全球不過七家,商店規模通常也小巧玲瓏,不若所謂「名牌」動輒數層樓的旗艦店宏偉。”Jan Jansen 是一人公司,我沒有設計助理,只有我老婆。” Jan Jansen 不無驕傲地說。沒能擴張為大型跨國品牌,Jan Jansen 認為是因為他一直沒有遇上適合的合作對象,但事實上或許他的藝術家潔癖才是始作佣者。多年來,他總是堅持”我在圖紙上怎樣設計,我就怎麼作這雙鞋”,絲毫沒有妥協的餘地,除了他深深信賴的心靈伴侶、他的妻子Tonny以外,沒有人可以左右他的設計走向。

現在隨處可見的高跟布鞋,其實是Jan Jansen的作品©agnespoe

正因為如此,他才能走得比時代更遠、超越同輩人的想像空間,一再將鞋子的可能性推向新的界限。然而最難能可貴的是,他的作品或許在剛推出時乍看前衛驚人,後來卻時常成為最基本的鞋款形式,他在七零年代狂銷十萬雙的”Woody”改良版荷蘭木鞋就是最好的例子。多年來創作了成千上萬雙鞋子,鞋子的可能性對他來說還是如此地無窮無盡,廢輪胎可以拿來做拖鞋、五層鞋底搭建成的超高厚底鞋,”世界上最瘋狂的製鞋師” 他的確當之無愧。

©agnespoe


夢想

雖已高齡68歲,Jan Jansen卻絲毫沒有退休的打算,事實上這近五年來恰恰是他最活躍的一段時期;除了接連推出運動鞋、童鞋等新系列,他也向傢俱設計伸出觸角,Jan Jansen 解釋道:”磨製傢俱跟製作鞋跟的過程相當類似,恰恰是我最喜歡的程序之一。” 奈美根市Museum Het Valkhof的展覽是他傢俱系列首度亮相的契機,風格與他經典鞋款異曲同工,充滿了視覺與觸覺的感官之樂。

©agnespoe

然而Jan Jansen最大的夢想,是推出一家”鞋工廠店”(Factory Store),結合鞋工廠與鞋店於一身,讓人們可以用負擔得起的價格,挑選他們想要的形式、顏色、材料、風格,手工量製定身製作。聽來太瘋狂了?Jan Jansen 可不管你怎麼想,可以確知的是,當他終於具體落實了他的想法,你一定也會不由自主地愛上它,因為沒有人比Jan Jansen更明白,人跟鞋子之間的愛慾糾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Swip Stolk的塑膠外殼BMW也在本次展覽中展出©agnespoe